近来,接连增长的中国乘用车出口额引起各方关注,事实上,不仅乘用车海外涨势可喜,国产商用车也取得亮眼出口成绩。究其背后原因,离不开中国商用车企业在内卷大环境中,产品力持续提升,龙头企业采取各类方式在海外市场进一步“本地化”。
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,海外开疆拓土的中国商用车企业,依然面临地缘冲突下难以攻克发达国家市场、国内与海外标准不统一、缺少金融支持等问题。想要成功出征海外,需要的不仅是一家商用车企业孤军奋战,还需各方能够协同,抱团支撑“走出去”。
出口成绩显眼
“客观来说,比起拉人的乘用车,拉货的商用车国外的法规相对不那么严格,对海外产品的限制也更少。”对于商用车近年来出口量持续攀升,一家国内商用车企业管理人员对《车圈纪事》直言。
过去一年中,国内商用车出口成绩比乘用车更突出。2023年,中国商用车共销售403.1万辆,其中的77万辆出口海外,出口量在总销量占比达到19%,高于乘用车,后者这一比重为15.4%。
根据中汽研提供的报告,今年一季度,中国商用车共出口19.27万辆,同比增长8.6%。中国重汽,北汽福田、一汽解放、陕汽重卡等企业都明显从增加的出口市场获得一杯羹。中国商用车出口已经形成了以牵引车为主导,自卸、载货和专用等多车型并存的多样化格局。
此情形下,商用车龙头企业调高了出口目标。中国重汽则把今年出口目标定在16万辆,比上一年最终销量增加23%。
对此,福田汽车告诉《车圈纪事》:“于中国商用车公司而言,未来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。中国商用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增强,与国际品牌无差异的产品技术、完整的供应链、新能源的先发优势是支撑我国商用车出口高速增长的三大原因。”
在内卷的中国市场,国产卡车产品无论从外观、动力、舒适性还是可靠性等方面,都得到了大幅提升。得益于较低的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有效的费用控制,中国商用车价格相比海外竞品也更加有吸引力。
国内商用车和乘用车一样,都经过了学习、提高、完善的阶段,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,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小,某些领域还有超越,同时,中国汽车产业链也日趋完善;国内商用车的价格与国外品牌同品类的产品相比低很多,因此,中国商用车品牌进入到海外市场,具有较大优势。
重卡等产品在北美动辄售价超过10万美元,相较而下,中国卡车价格“实惠”的多。
中信证券2023年曾发布报告,中国重卡出口中枢约32万元,平均单价略低于国内,但摊销计提较少,单车净利高于国内6000-12000元。
进一步本地化
某种工业品在海外市场寻求销路,过硬产品力只是成功的充分条件,网点布局密度、尽可能本地化满足当地需求,同样必不可少,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。
现如今,国内商用车企业在本地化方面,可以说龙头企业已有建树,中小企业也在努力推进。
迄今,福田汽车在海外20个核心市场,建立销售网点超过200家,超过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超过22家KD工厂。
在扩大网点同时,推进产品本地化,需根据当地地形、用车习惯改进产品,如中国重汽针对当地的驾驶习惯、路况和燃油质量进行了调研,并推出了“非洲版”的卡车,对悬挂系统和变速箱进行了改进。
国内商用车界,不仅龙头企业在积极顺应本地化,其它企业也从过去“国内有什么产品就直接拿到海外去卖”,变为根据海外市场需求来设计产品。
如2023年共销售31万辆的江铃汽车,当年实现出口约9万辆,2024年,江铃汽车计划拓展海外市场规模,持续提升海外服务体验,优化提升海外渠道,重点推进“一国一策”海外策略。
据悉,江铃汽车自2023年成立了专门海外事业部,该部门的建立,正是为了依据不同国家、不同区域需求,做相应的差异化设计。
开发海外市场,文化壁垒实实在在存在。对此,中国商用车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方式,来试图打破。如中国重汽在巴基斯坦招募、培训了大量当地人才,来解决沟通效率和文化差异的问题;北汽福田则采取与意大利比亚乔集团、印尼INDOMOBIL公司合作,联合开发产品,来适应当地市场。
“本地化合作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换与互补,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,与当地公司合作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,吸收当地文化元素并融入产品设计,提高产品的文化亲和力,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当地标准。福田汽车方面对《车圈纪事》表示。
还需攻克阻力
商用车企业如此重视国外市场,也源于对国内市场潜力不足的判断,业内普通认为,国内市场已无可回避地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,较之过往,盈利难度增加。
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上,福田汽车总经理武锡斌表示,“我认为国内市场400万辆的需求将是一个上限,国内市场将以存量竞争和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,所以总量不会有太大增长。”
武锡斌对中国商用车市场容量的判断,得到了同行的认可。虽说较之过往,中国商用车已得到了大批海外用户肯定,但仍有种种问题需待攻克。首先,受地缘政治等影响,中国商用车鲜少出口到美日韩这类汽车强国,主要出口到俄罗斯、墨西哥及“一带一路”上的发展中国家。
扩张海外市场,一家企业“单打独斗”很难成气候,需要全行业努力,政府积极配合介入。拿各国充电插口差异性来说,在企业方了解各国充电插口当下差异性的同时,政府也需对内制定统一标准,对外加强沟通和协调,与东盟等重要市场建立有效的标准沟通和协作机制,促进新能源汽车标准的互认和融合。
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曾表示:“日韩汽车出口到全球,不是一个企业单打独斗,是财团、后勤、金融一起支撑出海。相比之下,我们还缺乏抱团出海、共享海外资源和协同出海、共同支撑走出去的精神。”
对此,福田汽车方面对《车圈纪事》说:“国内商用车企业出海本地化,除了各家互相竞争外,还要面对日韩等拥有较高品牌忠诚度的国际品牌竞争压力。要让各家车企形成一盘棋,实现‘中国制造’的积极印象,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。”